
Manual
更新时间:2025-09-13 22:59:19 浏览: 次
【新智元导读】腾讯刚辟谣「姚顺雨入职」,但行业并未松口气:顶尖智能体人才去哪儿,或将决定AI下半场的走向。27岁、清华姚班、普林斯顿博士、OpenAI智能体核心项目,引用过万……他提出「评测将比训练更重要」,把研究拉向产品与可度量价值。
姚顺雨昨天被传上亿薪资加入腾讯,今早传出该消息的「第37手」被腾讯旗下的「鹅厂黑板报」正式辟谣!
为什么姚顺雨能引起行业如此多的关注?为什么会传出来一亿人民币的天价薪酬传闻?
自然少不了Meta在硅谷的天价挖角:如此看来,一亿人民币绝对不算高;同理,如果他入职国内公司,谁给得起1亿美元的薪酬包?
他绝对值得Meta给出1亿美元的报价——他是Deep Research的核心贡献者。
这是OpenAI迈向AGI Levele 3的关键一步,代表着OpenAI将大模型能力落地为可自主执行复杂多步任务的实用型产品,开启从「会聊天」到「会办事」的关键跃迁。
这次辟谣只能说明姚顺雨没去腾讯或其他事实不符,他大概率已开启新的职业阶段。
姚顺雨年仅27岁,从OpenAI离职这一举动就足以预示着全球AI人才生态正在发生更深层的迁徙与重组。
现有数据表明,OpenAI在职的华人人才,本科来源前三为清华、北大、上海交大,各校进入人数均在两位数。
2014年,他斩获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(NOI)银牌;次年高考以安徽省理科第三的成绩,进入清华大学姚班,主修计算机科学,还担任过姚班的学生会主席。
谷歌学术显示,ReAct和思维树引用次数已过4千次,个人总引用次数已过1万5千次。
在博士学位论文中,他总结了语言智能体的核心价值:从下一个token预测到数字自动化,还针对语言智能体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基准测试、新的方法论、新的原则性框架。
在2019年,他虽然选择了普林斯顿研究生院但依然不确定该做什么或去往何处。
这个语言模型的东西(GPT-2)看起来很有前途,应该能直接解决文本游戏吧?
之后,姚顺雨开启了5年美妙的研究和生活。而Karthik也被他称为「拥有的最好导师」,甚至Karthik是姚顺雨婚礼上的伴郎。
另外,值得一提的是,早在2017-2018年,Karthik花了一年在OpenAI做访问研究员,还是GPT开山论文的作者!
长期以来,评测(Evaluation)虽然和训练(Optimization)一起作为学习算法的三大要素,但从来没有人像姚顺雨如此重视评测!
在姚顺雨看来,现在的问题不是「能不能训练出模型」,而在于「到底要AI做什么」。
心智与技能更加靠近产品经理 ——定义问题、设定指标、组织迭代,让能力在真实世界里转化为可度量的价值。
而OpenAI最新的论文也指出评测才是模型幻觉的根本原因,只要改变测评方法就能解锁LLM更多的能力。
或许,姚顺雨这次要真正践行自己的理念:更加靠近产品经理,用测评定义真正的AI。
原标题:《一夜刷屏!27岁姚顺雨离职OpenAI,清华姚班天才转型做产品经理?》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